霉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它的孢子在空气中浮游,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看不见又摸不着。只有当回南天的潮湿衣物透着斑驳的污渍,过期食物的表面长出缤纷的毛绒,霉菌,它才赫然地,不被欢迎地在我们面前显现。
说来奇怪,偏偏有一些霉菌落在食物上,不仅不惹人厌恶,反而成就了别样的风味,华丽转变为人们交口称誉的美食——腐乳,利用微生物改变植物蛋白风味的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它被刻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味觉记忆里,为悠长的食菽文化涂抹了一笔不可忽略的浓彩。
传统的民间家庭自制腐乳的方法,是将豆腐坯子放在竹编的蒸架上,用锅盖罩住,靠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接触豆腐来进行发酵。由于接触范围广,随机性也大,容易导致产品稳定性不强。而且只要机会合适,致病菌也同样可以在豆腐上繁殖,如果经验不足,无法判断豆腐是否已被杂菌污染,或将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
大多数情况下,参与腐乳前期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它是真菌界中的一个大类,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表现在豆腐上,则是毛茸茸的样子,也因此得名“毛豆腐”。毛霉不仅限于接种在大豆的加工产品上,大豆本身,及其副产品都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霉香味。为叙述的便利起见,想将毛霉发酵分成豆子、豆腐、豆渣这三样固体接种形态来约略地说说。
霉豆粒
在我的湖南老家,许多农村巧妇善做霉豆粒。她们会在腊月时节,将煮熟的豆子平铺在簸箕上摊凉,晾干水分,用棉布包裹着簸箕一并塞到橱柜里,等个十天半月,再展开布包,就能看见每一颗豆粒都被裹上浓密的丝绒,紧紧相连。凑近一闻,霉香中带着点微微的腐臭味。这种臭味主要由氨气和硫化氢两种气体形成,它来自于毛霉分解豆子中的蛋白质的代谢产物。
接着把豆子搓散,撒上大把盐拌匀,再铺撒辣椒粉、花椒粉之类干香料,腌渍一晚。次日装罐,倒上米酒或茶油,等候几个月的二次发酵。
取用时,同豆腐乳一样,可以作为佐粥下饭的咸鲜伴侣。也可以充当调味料,加在任何想看见豆粒分明,又期冀霉香味的菜肴里。以煮荷包蛋为例,烧浅油将霉豆粒爆香,依次下入辣椒、青蒜翻炒,荷包蛋回锅,加水闷煮几分钟让香气浑融,即成。
霉豆粒比起单纯拿黄豆作佐料,鲜味更胜一筹。毛霉在豆子上营腐生生活的过程中,产生蛋白酶,将大豆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还能糖化淀粉,生成少量乙醇。长时间的后期发酵中又有多种酶系、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的参与,代谢产生各种有机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从而形成更加细腻、鲜香的味觉体验。
印尼有一种名叫天贝的豆子发酵美食。也是一种霉菌发酵豆制品,接种的菌种是寡孢根霉菌(Rhizopus oligosporus),该菌种可以在东南亚的热带高温条件下顺利生长,仅两天就能形成致密的菌丝,将去皮后的熟豆粒紧紧粘连。这表现特征可不就是毛霉嘛,寡孢根霉菌也属于毛霉菌科。区别于大部分耐低温,发酵慢的腐乳培菌,寡孢根霉菌温度越高,活性越强,是适应热带环境而生的优选菌种。
做天贝的根霉和做腐乳的毛霉同属于毛霉菌科,它们亲缘相近,形态相似,分泌酶系类似。此时,就不难作出这样的推理——腐乳菌种也可以做天贝。
在冬春之际的浙北,用箬竹叶代替东南亚常有的芭蕉叶,折叠包裹已接种毛霉的去皮大豆,静置在空闲的蒸架上。大约半个月后,再展开叶片,呐,一张完整的白毛豆子块。即使不用天贝特定的寡孢根霉菌,也能复刻印尼美食。
毛霉菌丝缚住豆子,保持了紧致的形状,即使用刀切成几毫米厚的薄片,豆子也不会松散。不用放盐,直接切片后煎着吃,那质地就像酥而不落渣的霉豆子饼干,豆味、霉味、焦香味……语言不能穷尽其滋味,不如您亲自品尝来得深切。
霉豆腐
豆腐水分过多的话,将有碍毛霉有氧呼吸,制作腐乳适宜选用含水量较少的豆腐坯,介于豆腐和豆干之间为佳。所以我选择用白醋来点豆腐,这样蛋白质沉降所得的固形物持水率比内酯和石膏的低。有关豆腐成形工艺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点豆腐的N种方法》,所以在此不作赘述。豆腐实在也千娇百态,就像一本百读不厌的奇书,愈翻会愈感到兴趣。
将豆腐分切成块,选一个架空可漏水的容器,间隙摆开,可选择接种毛霉菌种,或者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罩上盖子,营造一个空气不太流通的环境,避免风中尘土污染坯料。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冬春季的温湿度范围,基本能够实现豆腐顺利长霉。
毛豆腐凑近看,菌丝根根分明,欣欣向荣。就像宁静无风的早晨,野地里吐露的小草,晶莹明澈,让人不由得屏息注视,生怕呼吸的气流把叶缘的水珠给打落喽。轻摩茸毛,手指抚过之处,风吹草偃,水漫菖蒲,淖泽沃若。
试着取一块腐乳截断,会发现腐乳由一层“皮”包裹。在培养过程中,氧气对某些微生物非常有利,这些菌种聚在表面大量繁殖,从而形成一层“皮”,这就是菌膜,菌膜的形成有利于微生物稳定定殖,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分泌各种酶,才使腐乳风味来得细腻。
腐乳是广为人知的中华传统调味品,除了特产地区,鲜少有人知道,腐乳在前期毛霉发酵阶段,也就是浸渍前的毛豆腐状态,就可以被拿来食用了。比如地域特色美食,徽州毛豆腐。将茸毛密布的豆腐用油煎至金黄即可享用,也可以当作食材继续加其他调味料红烧,单独成菜,当然也能选择直接蒸毛豆腐,那样霉味会更加浓郁。它不像平常吃豆腐,放胆塞一大块进嘴里都不会觉得味冲,但如果一口一大块毛豆腐,非得有长期霉腐风味发酵饮食习惯的食客,才能欣赏得来。
我的个人口味更喜好把毛豆腐捏碎了,搭配其他食材,例如菌菇,佐以葱头、青蒜、剁辣椒等辛香料一齐快炒。这样既能品尝到霉腐发酵赋予豆腐的紧实弹嫩和特有鲜味,还能综合调动其他食材,五味调和,多珍并列,吃起来比霉腐味独大带来的炸裂感,显得微妙和美些。
腐乳之所以闻名遐迩,也确实有其品类丰盛不过的原因。腐乳的蘸料和卤水之繁多,呈现的品色,风味千差万别。从腐乳成品颜色上分,有红方、白方、青方;按地域分,北方有用大料卤汤灌制腐乳的,浙江地区则喜用黄酒、红曲或酒糟来浸灌,湖南地区更多见米酒酒渍,或茶油油渍,还有地区不用卤水,用菜叶包腐乳,入坛发酵。腐乳之文明源流至今,奇葩竞放,不胜枚举,非一人之力所能穷极。我所到之处不多,见识极为有限,这次只拿与我最亲近的湘浙两地腐乳作试,聊慰口福。
将毛豆腐的菌丝抹平后,便可让其去蘸料里滚一遭。可以只用盐厚铺腐乳,静置一晚,使豆腐析出水分;食盐可以防止毛霉继续生长,以及抑制杂菌污染引起的酥烂变质;此外,食盐还有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的作用。蘸料可由多味香辛料调配,比如湖南喜蘸辣椒粉,亦可搭配花椒粉、八角粉、红曲粉等等。接着浇灌卤水,用酒糟则是糟方,灌红曲调配的黄酒,则属红方。密封后,利用厌氧菌产生的酶继续发酵。
同样的蘸料,酒渍和油渍分别持独特的口感,酒渍的腐乳没有任何酒气熏鼻,只留甘香清冽,内质丰腴莹润。油渍的腐乳,馥郁芬华,若兰蕙含春,一箸入口,醲鲜复旋,无酒也醉。腐乳的调配,光材料变换,就可以达到指数级之多。若是有兴趣浓的好事者,为古今南北之腐乳作谱谍之著,也能名扬四海了。
微生物发酵法使豆腐一改往日的清心恬淡,摇身成激进的冲锋斗士,以迅雷之势涤荡味蕾。只需筷子蘸少许,小口抿,便足矣领教其气度之恢弘。这浓郁的咸鲜,用来入菜佐味最好不过了。以蒸排骨为例,将排骨洗净,拌入姜、蒜、胡椒粉、豆豉、剁辣椒、腐乳,不用额外加盐,腌制十到廿分钟,高压锅上汽后再调小火蒸二十分钟。就能饱餐一顿滋美腴嫩,不仅肉质香辣酥软,连吃肉剩下的干肋骨都想含在嘴里细细回味。
腐乳还适合搭配各种淡味主食,除了佐粥下饭,直接拿腐乳作酱底,代替惯用的番茄酱,刷在披萨面饼上烤制,再点缀以简单的罗勒和芝士复烤。我没有石板和面包窑,面饼边缘上色稍逊,但自信这张饼,光是闻味就能让人嘴里津出大量口水来。
霉豆渣
过滤豆浆剩下的豆渣,营养可不输豆浆,它依然保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矿物质。直接丢弃太不划算了,豆渣发霉也是一道民间美食。
霉豆渣一样要求含水量少,才能顺利长出菌丝。把挤干水分的豆渣放一个小碗中,上面再倒扣一个大碗,一并入蒸锅蒸熟。这样豆渣不会因为蒸汽的沁润而增加多余水分,同时也能被高温蒸汽烫熟。候冷,拌以少量菌粉。检验豆渣含水状态是否合适,有一个简易方法:将豆渣攒在手心,手紧握能成团,轻轻一捏即散,就好。
豆渣球像排列豆腐块一样,稀疏错开。大约一周后,就能收获一盒白花花的绒球。豆渣球看起来只是表面长毛,其实毛霉早已四散占领每一粒豆渣,汲取其养分。蓬勃发达的菌丝是毛霉旺盛的生命体征,漫延团块所有狭隙。菌丝牵引着比沙子还细小的豆渣,真正地凝聚成球。即使看得见一颗颗色泽深浅不一的渣滓,起刀切片也不在怕,一点儿也不松散掉渣。
切片后的豆渣,加些许油,用小火煎至金黄。这一步就可以直接吃了,豆香味依然浓,又不像毛豆腐那样酵香味过重。
煎过的豆渣饼可以作为食材开汤。将昆布、虫草、茶树菇提前加水浸出汤汁,用砂锅煲半个小时,捞出昆布,淋生抽,撒盐、砂糖,和白胡椒粉调味,放入虾干和霉豆渣继续煲十分钟,再烫几片青菜叶。一碗无油的炖汤,温温软软地下肚,仿佛一种舒坦传遍全身,此感只想借用李清照之词:“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骚动。”
我的外婆那儿还有一道霉豆渣菜谱,极妙。将豆渣在无油的锅中炒干水气,断生。簸箕上放张纱布,豆渣铺撒摊凉,拌入一点菌粉,锅盖罩住,静待发酵。十日后,菌丝将豆渣黏成一张大饼,可以完整揭起。这时候再重新把霉豆渣搓散,与糯米粉、盐、八角粉、葱白、姜末、辣椒粉,一起揉和成球,上锅蒸十五分钟,冷凉后压成饼,烘干。这样就可以存放较长时间,想吃的时候拿一块切片,煎着吃。
尤其与腊肉合炒出来的香气,诱人。备浅油,腊肉煸香,逼出多余油脂,放入切片的豆渣饼,临出锅,加蒜米和辣椒粉,又是一道在外地寻不出的辣香味。
外婆的豆渣饼,是取霉豆渣的鲜作调味料。掺了糯米粉,烘干也不容易开裂,刀切也不垮散。油煎后,软糯弹牙,毫无豆渣的粗粝感。
大豆系发酵食品实在太多太多,发展出形形色色的经典调味料。除了文中所述霉豆、腐乳和霉豆渣,还有国人耳熟能详的酱油、豆豉、黄豆酱等等,每一类调味品下,都能作地域性工艺差别的细分,组成斑驳陆离的风味地图。
追溯中华五谷,其中的稷、黍已由主角沦为边缘。正因有了霉菌、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的功劳,使大豆以另一种方式,历经千年,纵驰南北,存续在国人的餐桌上,甚至成为厨房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大豆堪称中华饮食文明的活化石。
参考资料:
[1] 张雅婷.红腐乳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与风味相关性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J].2020.
[2] 腐乳的制作.高中生物(选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可. 腐乳——发酵调味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