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种植生涯之前,我从未仔细打量过玉米,因它没有夺目的色彩,奇瑰的花冠。而耕种的机缘,使我开始关心玉米上上下下。远观它挺直高耸的姿态,细看它纤长曼妙的穗丝。每揣摩一次,我不禁描绘一笔,每画一笔,我与玉米的距离就贴近一步,原来,玉米叶面的每一根茸毛都很美。
自2021至2022种菜的这两年,每年的玉米种植境遇都有所不同。在日积月累的耕作与观察中,我仿佛与作物一同成长,对各季度的温湿变化熟稔于心,为不稳定的气候环境担惊受怕,每当遭遇蛀蚀者,就期盼着天敌救兵能早日出现。农夫的心时时刻刻被土地牵引着,祈愿风调雨顺的好光景。
玉米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播种一批,从4月上旬到8月上旬皆可播种。在杭州片区一年可以播种四五茬玉米,这样每个茬口有条不紊地接上,顺利的话,便能从6月下旬一直收获到10月下旬,连续吃上好几个月的玉米。今年幸运的是早春几次强降雪,冻死了一些在地下过冬的蛴螬,为出苗期的玉米提前扫清了障碍。清明、谷雨都没打霜,玉米又顺利度过了没有冻害的仲春。夏天也没有迎来台风,不过从小暑开始杭州就开启了烈日炎炎的炙烤模式,尤其余杭西北边的山区持续干旱,一直挨到处暑晚间的一场淅沥小雨,才终于回归30°C的清凉。而今年深秋的霜冻又迟迟不来,处暑播种的玉米侥幸挨过了小雪节气,但生命的活力也随月底气温的骤降,在雨雪中奄息。
玉米是拓土开荒的先驱作物,在我所居住的这片山区也有不可不说的重要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地区造成了较大冲击,导致山村现在的人口构成,几乎是从安徽、绍兴、温州地区迁徙过来的流民。得益于玉米的极强适应性,无论平地高山都能种植,既不需要像水稻一样作水田,又不需要像麦子那样的复杂脱粒工艺,生长周期相对其他粮食作物更短。玉米的优良特性极大解决了流民的温饱问题,百姓得以在此安家定居,繁衍生息。但随着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崭新的马路在村庄四通八达,各色物品的采购,包括种子的获取都变得轻而易举,农民也逐渐放弃了为玉米代代留种的生活习惯,曾经的开荒功臣只存留在了老一辈的回忆里。
玉米喜温,高温、寒冷天气并不利于它的生长发育。玉米在32℃左右的气温可以顺利出芽,但超过40℃则停止发芽。今年杭州山区的玉米种植季,在于清明头,处暑尾。清明过后,气温可攀升到二三十度,处暑期间,气温又降到三十度上下。农夫密切觉知天气变化,踩着气温的准头适时播种。
春种夏长,要说春播和秋播有啥不一样,那可不得不提春播后夏季的杂草了。尤其在玉米幼苗期,杂草的长势可比菜苗迅猛得多。若是不除,不出一周,幼苗不是被强劲旺盛的杂草抢夺养分,变得羸弱,就是被高大密集的杂草争夺阳光,荫蔽而死。一小方约四平米面积的玉米地,拔草频率是十天一次,对于整片菜地的管理来说,就是天天都得拔草。
夏季除草适宜在早晨进行,那时的气温对于户外劳作来说还不算残忍。两个钟头后,太阳出来了,被连根拔起的杂草正好迎上灼灼烈日。农民往往会将杂草就地覆盖在菜苗周围,这样一方面遮蔽菜苗旁土表的阳光,缓解新的杂草迅速蹿出,另一方面枯草也会自然降解到土壤,充当一小部分天然肥料。
玉米是典型的单子叶粮食作物之一,在观察它的苗期生长过程中,与双子叶作物最大的不同,是它的生长轨迹特别清晰,全生命周期都集中在这么一根纵直的茎秆范围,不随意蔓延,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观察起来非常友好。
自播种一周后,就能见着胚芽鞘钻出土面。严格来说,胚芽鞘是玉米的变态叶,它没有叶片,是不完全叶。在萌发阶段,叶鞘结构可以很有力地顶起土层,并保护内里的第一片完全叶成功抽出。
从玉米叶可以准确推断出玉米的叶龄。在叶片与叶鞘的相接处若有一条环状结构展露,并且可以控制叶片垂坠的夹角,这个特殊部位即叶枕。它的露出象征这片叶是展开叶,顺数第几片展开叶,叶龄便是多少。等玉米地上部分成长到三叶期,也就表示种子贮藏的营养全部耗尽,玉米苗脱离胚乳的供养,开始依赖根系和叶片吸收养分。
大约一个半月后,这时期的玉米苗开始陆续发育第六、七片叶。玉米苗初期那摸起来柔嫩光滑的叶面,在第六片叶上陡增了许多茸毛,叶缘也变得毛糙。原来玉米苗期的生长遵循“五光六毛”的规律,也就是说玉米发育的第一片到第五片叶都是光滑的嫩叶,到第六片叶开始形成玉米叶的稳定性状。农业上会通过玉米叶期来判断作物发育状态,做出相应田间管理。
随着时间推移,玉米规律地生发新叶,往上拔节,叶片、叶鞘、叶舌、叶枕、叶耳,每一处植物器官都在生动地演示着它们的成长。我每来菜地一趟都要数数玉米多大了,这份期待与小时候每长一岁,都盼望着自己能再长高一点的想法如出一辙。
玉米阴翳日渐浓密,引得昆虫们纷至沓来,在此安居乐业。
毛蚁(Lasius)在叶耳处开始圈养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也在边缘打量着蚂蚁富足的牧区。蚂蚁和瓢虫本是不相往来的,蚜虫的出现便起了争端。尤其到了玉米扬花期,蚜虫数量猛增,主要集中在雄花花穗和玉米的上部叶,蚜虫的繁殖速度之迅猛,程度之密集让人头皮发麻。这时蚂蚁多,而且不同种群的蚂蚁都想来分一杯羹,蚜虫鼎盛期,弓背蚁(Camponotus)也跑来讨几口蜜露。瓢虫们虎视眈眈,除了捕食玉米蚜,还会为自己的后代安排好出生就有的充盈口粮。
夏季常见的圓白星椿象(Eysarcoris guttiger)尤其爱隐匿苗间,不管是豆科、茄科,还是禾本科,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以刺吸植物汁液营生,世世代代于菜园繁衍生息。同样拥有刺吸式口器的红袖蜡蝉(Diostrombus politus)不像圓白星椿象食域广泛,只专情于菜地的玉米,也不躲藏在狭隘的夹角处。鲜红的身躯大方地静伏在宽阔的玉米叶背,即使阴影之下,都掩盖不住这万绿从中一点红的醒目。凑近了看,这小虫子颇具喜感,是副斗鸡眼,看起来呆滞,伸手捉又逮不着。
经历两个月的生长,玉米茎秆下端的节间冒出了许多光滑的气生根,叶鞘也被撑破。这时的玉米已经成长到了十一叶期,植株达到一人高。气生根伸入土中,为自己高大的身躯屹立不倒加一道保险。因其加固作用,也被称作支持根。
在玉米下部茎节的气生根开始扎向土壤时,玉米的雄穗即将从植株顶部抽出。这也象征着玉米正步入生殖发育的重要时期。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生于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鞘内,为肉穗花序。玉米顶部的雄穗由束缚的姿态一点点舒展开时,雌穗也蓄势待发。起初会发现植株中段茎节的叶鞘不再那么贴合茎秆,原来是逐渐膨大的腋芽把叶鞘一点点顶开,锥状果穗如襁褓之中露出头的婴孩。
细看玉米的雄穗,花轴分枝是由一对对孪生的小穗互生而成。每对雄性小穗看起来就像一高一矮并肩站立的兄弟。具黄绿脉纹的小穗颖片包裹着轻薄通透的内稃。待雄花成熟,花粉囊便从颖片中跳脱出来,仅由极纤弱的花丝牵挂着,重重低垂。纷飞的花粉粒吸引来一群蜜蜂萦绕雄穗四周。
此时,雌穗的丝状花柱于层层苞叶的顶部吐露。起初是淡淡的鹅黄色,随着柱头伸长,末梢又逐渐变得绯红。雄蕊硕大的花粉囊太过沉甸,终是要与雄穗告别,漂泊在波状宽阔的绿叶,簇拥在被叶舌阻挡的节间,零落在这团剪不断理还乱,柔软又蓬松的穗丝共缠绵。玉米是风中受孕的,千万根纤细的柱头在瓢泼花粉中接受洗礼,宏大而绮丽。
玉米的肉穗花序是穗状花序的变形,许多无柄单性小花着生于肉质膨大的花序轴上。外露的每一根穗丝都向里连接着一枚胚珠,被风吹落的花粉沿细长的花粉管长途跋涉,与养在深闺的胚珠相遇,这才有了饱满圆润的玉米籽粒。如果授粉之前把穗丝拔掉,或者雄花折掉,就没法收获玉米了。今年自第一、二批玉米收割后,就迎来了长达近两个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了第三、四批玉米的抽雄授粉,直接导致大量玉米出现严重缺粒现象,大幅减产。
由于玉米同株的雄花比雌花早成熟,虽是雌雄同株,但自交授粉的几率不大。也因玉米风媒花的特性,株间很容易串粉,若是多个不同颜色品种的玉米相邻种植又同时扬花,结出来的玉米很有可能是五彩斑斓的。
自耕农种玉米一般两种吃法,一是像蔬菜一样鲜食的,二是等玉米老熟变硬了磨玉米面用的。想吃鲜甜多汁的玉米往往不用等到玉米完全成熟,拨开苞叶看到籽粒充盈饱满,正当时。而完熟期的玉米籽粒脱水了,硬邦邦的不很适口。过去村子里家家户户会把玉米粒收集起来,送去加工厂磨成玉米面储存起来,以后调玉米糊、烙玉米饼都用得上。现在干燥的玉米粒通常被囤起来给后院的鸡当口粮。
旱期玉米所遭受的螟蛾、夜蛾虫害现象也有所增多。我在今年厨房的砧板上见识了玉米果穗中各种体色的棉铃虫(Helicoverpa zea),遇到过被桃蛀野螟蛾(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蛀食,导致发霉的玉米籽粒,还有钻入果穗穗轴结蛹越冬的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八、九月份这类钻蛀虫为害最盛,三、四茬的玉米被蛀食籽粒、果穗,四、五茬的玉米被蛀食心叶、茎秆。因此,许多时候农民会选择收割完玉米,就地批量焚烧玉米秸秆。一则是为消灭虫蛹或虫卵,二则是为获取草木灰,三则是为尽早腾出空地进行下一轮耕作。焚烧秸秆并不仅是看上去温室气体排放那么单一,因各地宣传教育,民间风气,后续对策跟进等各有不同,焚烧秸秆的合理性扑朔迷离。问题背后的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不断追问、反思,才不至于盲从。
第一、二批的玉米,刚好是围绕胡萝卜播种的,收成不错。胡萝卜的花期很长,可以从五月下旬一直持续到七月下旬。胡萝卜花开盛大,除了招引来许多访花昆虫外,还有一位常客,花间捕手——三突花蛛。它是不结网游猎型蜘蛛,体色与白绿相间的胡萝卜花相近,常在茂密而洁白的伞形花序中伺机捕食。巧的是三突花蛛捕食的猎物就包含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成虫,也就是这些夜间会被白花所吸引的螟蛾和夜蛾。成虫需要取食花蜜,补给营养才能繁衍后代,倘若落入三突花蛛之口,相邻种植的玉米被蛾子幼虫蛀食的危机也能有所减轻。
去年夏季屡次遭遇大风天,吹倒了好几茬玉米。加之台风登陆,带来暴雨大降水,靠近河滩的路面几近淹没,玉米种植期在八月中旬就草草收场。本以为今年的秋台风“梅花”会相对去年的夏台风“烟花”气焰更为嚣张,咱村村委甚至搭建好了临时避难所,然而台风并未如期来到浙西北的山区。气象的预测难度似乎也在随着气候变化逐渐增大。
自我种菜以来,才意识到极端天气的频繁与无常。去年入秋的多雨,今年杭州较常年偏短的梅雨季,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高温干旱。农作物在恶劣环境下屡屡欠收,农人付出再多辛劳也无果,食物远没有想象中来得容易。
植物信息卡:
此杂交玉米品种为甜玉米,株高2.5米左右。玉米茎秆直立,不分枝,基部2~3节具气生支持根。叶片互生,每节生长一枚叶片。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舌组成。玉米叶片扁平宽大,平行分布多条叶脉,中间最粗大的为主脉,叶缘呈波浪形。叶舌位于叶片与叶鞘的连接处,透明膜质,长约2毫米,紧包茎秆,可阻挡昆虫或杂物落入叶鞘滋生病菌。每株玉米茎秆中部可生长1~2个果穗,肉穗花序紧贴茎秆,深藏于互生的叶鞘中,直到如丝的柱头从苞叶顶部吐露才初现果穗形态。雌穗花序中的每个小穗有2朵小花,一朵花拥有1个雌蕊和3个退化的雄蕊。另一朵花除了雌蕊和退化的雄蕊外还有3个退化的浆片,通常是不孕花。茎秆顶部的圆锥花序是玉米的雄穗,由主枝和若干分枝组成,枝条上着生若干成对小穗,分别由一个有柄小穗和一个无柄小穗组成,每个小穗有2朵小花,分先后开放,每朵花由3个雄蕊、护颖、内颖、外颖、2个浆片和退化的雌蕊构成。当小花发育成熟,膨大的浆片会把颖片推开,伸长的花丝垂坠着沉重的花粉囊在风中散播轻盈蓬松的花粉粒,花粉飘落在相邻植株下方的满是茸毛的雌穗柱头上达成授粉。成熟的玉米籽粒果皮和种皮紧密贴合在一起,胚乳占据大部分体积,贮存着营养物质,子叶像一枚盾,负责传输营养,胚芽发育成茎、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连接根茎,胚芽鞘和胚根鞘分别保护出苗期的胚芽和胚根。
参考文献:
[1]. Paul Weatherwax. Morphology of the Flowers of Zea mays.
[2]. Maize. newworldencyclopedia.org.
[3]. Rhopalosiphum maidis. en.wikipedia.org.
[4]. Helicoverpa zea. en.wikipedia.org.
[5]. European corn borer. John L. Capinera, Entomology and Nematology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Florida.
[6].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M. Alma Solis,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Beltsville,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