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说秋收冬藏,来农村生活前一直不知道收的是什么,藏的又是何物。这才知道秋收的南瓜挨不过腊月,冬瓜得还原当初生长的方位在室内摆放才能勉强撑到冬月。真正的严冬都还没来,瓜果就要退出餐桌,冬天还能藏啥呢?这不,冬天来了嘛!
冬日暖阳天在农村信步,可遍览五花八门的晒菜景观,主流的有芥菜、长梗白菜,少见的还有一些萝卜缨。它们经过加工的去向,或是密封在坛坛罐罐中变成腌菜,或是黄熟后晒成梅干菜。
芥菜在立秋后便可播种,国庆后即可收割第一波,这时开始便能在浙北的村庄看到各家各户各式各样的晒芥菜方式,有的索性依次摊放在刚收割的芥菜地里,有的平铺在家门前的水泥道地上,有的晾晒在各种篱笆、公共围栏、竹竿,或者户外健身器材上。
芥菜的做法有很多,新鲜入菜的尚且没遇到过,因为太苦涩,一般都会被制备成腌菜、干菜来食用。收割最早的一批芥菜还不那么繁茂,若想快点尝鲜,两个太阳日便能满足口腹之欲。将新鲜芥菜晒到半干,再攒到盆中用盐揉搓,继续晒制。要享用时,便可取一撮放水中泡软,切成碎段,与肉末开汤。制作方法简易快速,食材用料纯粹明了,却能在这咸鲜的汤中品出淡淡清雅,沉积的草香幽远绵长,如此这般不俗风味。
村里最常见的芥菜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有许多细长直立的分支茎,叶缘明显缺刻或重锯齿状的雪里蕻;另一个是叶片呈波状锯齿状,整体形象宽大如手绢的大叶芥菜。村民更偏爱大叶芥菜的口感,但也因其厚实的叶柄,需要更多的太阳日才能晒透,靠天吃饭的小农生活特性也更加影响了大叶芥菜成品质量的不稳定状态。
晒蔫的芥菜失了水分,自然就不那么易脆、易掰断,正是时候把它们集体清洗一番,仔细掰开茎叶缝隙,涤去尘土、摘除烂梗,抓住太阳再晒一个日头。
不必等到太阳充分干燥,在菜叶还保留有少许水分的时机,便能切碎,加盐揉搓出汁。各村民家做干菜的方法都略有不同,有的人家会先将芥菜的茎叶闷黄了再处理此步骤,前提是不能烂梗,据说会更香。
盐和手双管齐下,一来二去几番回合让芥菜充分杀水,揉捻的过程还会释放出一些刺激性气体,直冲眼睛,被迷得就要落泪,这是异硫氰酸盐所致。搓好后,往坛中卯足了劲填塞芥菜碎,满满当当、十分充盈,似乎是不打算给空气留一丝在罐里喘息的机会,满到不能再满的时候,拿来一片初夏收集的毛笋壳封住坛口。这样两满罐冬芥菜可以一直保存到夏天。
家里头任何瓶瓶罐罐都可以用来装芥菜,能随时拧开盖的罐子更是家中常备。密封静置十天后就能开盖享用,放几罐在厨房,想烧腌菜了就可随时取用。
切剩下的芥菜头也不浪费,可以烧一盘时鲜,也可同芥菜叶一起腌制起来,囤到夏天,天气晴朗的时候拿出来,与芥菜碎分开晾晒。干芥菜头搭配鞭笋泡汤,解腻解乏,据说这碗朴素的干菜汤在以往农村酒席还是最后必上的一道重头菜呢。
罐里的芥菜过了一个月彻底沤黄了,便可摊撒在竹匾里晒上四五个太阳日收获梅干菜。芥菜虽然冬春两季都可做,但冬季腌制、晒干的菜能保存更长时间,这得益于冬天的寒冷与干燥,霉菌不易滋生,而江南的春季开始返潮,即使现做的腌菜都不及冬腌菜的保存时效。
同期生长的大白萝卜和一点红萝卜,削下萝卜的同时,叶子不要丢弃,萝卜缨也可以做成不错的梅干菜。以往农村家家户户喂猪的时候,冬天菜地里会种大量的萝卜,割下的萝卜叶一部分喂猪,另一部分叶子就会拿来做腌菜、梅干菜。现在农村人口少了、牲畜少了,对萝卜的需求也少了,想做干菜就更倾向于一次性收割芥菜拿来处理。
汪刺鱼表面铺一层梅干菜,点缀几条火腿肉、干辣椒丝蒸熟,出锅再撒上葱花,是我吃过的最好吃梅干菜家常做法,不亚于家喻户晓的梅干菜扣肉。
芥菜可持续栽种的时间跨度之长,田地里从立秋到次年的二三月份都能看到芥菜的身影,村民也可从冬芥菜一直吃到春芥菜。而长梗白菜却大不如它,只够生长一季,大雪节气一到,田间地头、门前道地,都不再能看见长梗白菜的影子,它们早在制备冬芥菜的时期一同被收割处理了。
腌菜的制作原理都大体相同,晒蔫的长梗白菜会一次性放到大坛中,铺一层菜,撒一层盐,洗干净套鞋上去用力踩实了,再压上重物等待出水。要是隔天出水不够,还得继续灌水,直至没过菜面。这样靠水隔绝氧气,达到密封效果。
浙江知名的家常菜,千张包,它的馅料最热门的就是腌菜,可以是腌萝卜菜、可以是腌芥菜,更可以是腌白菜。将肉末、鲜笋、腌白菜一同炒熟,再撒上一把大蒜叶即可出锅。经由豆皮折叠包裹,蒸熟便能享用。
记录这次村集体大型腌菜活动,源于今年春天初次见到户外晾晒芥菜后产生的好奇。得知这是浙北农民为了解决严冬的食物紧缺和初春的青黄不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储藏食物的方法。制备干菜、腌菜也成了冬季最热火朝天的农事活动和家庭活动。当然冬季的农村活动还不止这些,杀年猪、腌咸肉、做火腿,熏腊肉等等,尽管现代技术发达,有电冰箱;交通便利,有菜市场;物流发达,顺丰到家。无论城市的文明再怎样日新月异,乡民们都对长久以来的劳作与生活习以为常,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