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时候,地里的芫荽籽和芥菜籽都已成熟干燥,留了做种子的部分,剩下还有不少。
掬一把种子凑近闻闻,发现好多种不一样的香气噢。有的清凉、有的辛辣、有的甜香、有的温软……嗅觉仿佛钻进了万花筒,五光十色,斑驳陆离。


许多植物的种子也是香辛料。可我的日常烹饪对香辛料的使用很有限。就干性风味来讲,未超出过八角、桂皮、香叶、胡椒、花椒、孜然的范畴,且至多择取两三样入菜,多种类复合调味的情况很少。拿湿性风味来说,未尝试过葱、姜、蒜、辣椒、紫苏以外的芳香植物探索。
不禁钦佩那些善用香料的人。像位功力深厚的魔药师,轻盈地哼着小调,气定神闲地往锅中撒下魔力粉,房间里充满愉悦的香气。烹饪状态随性松弛,又有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奇香异草的混搭在魔药师那儿来得从容不迫,驾轻就熟。换作我,麻瓜一个,面对一堆香料无从下手,呆若木鸡。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端,平坦辽阔的南亚次大陆,河网密布,温暖的热带季风吹塑出一个“香料王国”——印度,那里的主妇应该都是人均魔药师的水平。玛莎拉(masala)就是印度料理的典型元素,由各种植物晒干研磨混合的香料粉。玛莎拉的香料搭配和比例无定法,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配方,组合方式恒河沙数。


结合我手头现有的香料:芫荽籽、孜然、芥菜籽、黑胡椒、姜黄粉、姜粉、干红辣椒,也能七七八八凑出一份玛莎拉。又恰逢夏季,分别从土地收获了鳞茎十分耐储存的葱属植物:洋葱、红葱头、大蒜。以及七月份开始持续采收的番茄。还有适合高温天发酵的食物:酸奶和甜米酒。湿热的天气和物产已经将氛围烘托到位了,不来份印度咖喱应应景?

以下是咖喱羊排的烹饪记录:
新鲜姜蒜研磨成泥,与玛莎拉、酸奶、盐一齐均匀混合涂抹羊排,碗口覆保鲜膜,放置冰箱冷藏腌制大约四十分钟。
洋葱、番茄分别切碎丁。先中火煎洋葱释出香气,洋葱丁脱水发黄时,放入适量香叶、桂皮、丁香,再煎一会儿,直到洋葱呈棕色,放入番茄丁,继续熬。当番茄和洋葱变成细茸,不分你我时,来勺番茄膏,增鲜添浓。
当油分离时,裹满酱料的羊排也能下锅煎了。接着加热水没过羊排,转小火炖煮约两小时。
最后开盖收汁,放一支对半切的青椒,少许盐,即可盛盘。应季的紫苏叶撕碎作装盘点缀。




烹饪时,香气扑鼻。一盘菜,除了羊排形态完整,其余食材都熬化了,并且挂糊在羊排上。与淀粉水勾芡的黏糊质感不同,咖喱的浓稠采用果仁、奶制品、番茄……诸多不同食材长时间熬煮,在文火和时间的催化下,使淀粉、蛋白质、油脂、果胶浑融成糊状,与香料融会贯通。风味质地因咖喱品系不同,食材搭配富于变化。
咖喱糊糊拌饭特别香。油润之余,含在嘴里有沙沙的质感。原来汤汁浓稠能使香料更容易入口。看来印度人不把香料当调味粉看待,更当食材来用。辛香是底味儿,酸甜感不跳脱,融在油脂里,吃起来也不腻。
玛莎拉能在料理的不同阶段加入。可以搭配酸性液体腌制肉类,让香味提前渗透,用于炖煮或烘烤。也可以直接在低油温中激发香气,再与其他湿性食材混合,增加稠度做成炖菜,或者预制成咖喱酱。在炒菜的过程中当调味料也是玛莎拉的一种用法。

以下是玛莎拉用于肉馅时的烹饪记录:
食材用量可以做一个家庭烤箱刚刚好塞得下的船型披萨。
180g高筋面粉,1%酵母粉,1%盐,适量糖。湿性材料:酸奶和水,占面粉比重约60%,酌情加量,达到筷子搅和面粉成絮状,无干粉的状态就可以揉面了。
另一边,新鲜红葱头和大蒜分别切碎备用。先将红葱头中火煎出香气,下入蒜末,炒至焦黄。放适量牛肉糜炒散,一小撮玛莎拉,再来一勺番茄膏增稠增味。馅料部分就准备好啦。
这时面团也差不多醒发到位。接着把面团擀成长椭圆形,中间铺一层芝士碎,再盖一层炒好的牛肉馅。将边缘面皮向中心折叠,整理成船形。饼皮边缘刷鸡蛋液,铺撒芝麻。
230℃预热好的烤箱烤10分钟。出炉后撒上本土香草,白苏碎,点缀面饼。


用玛莎拉尝试了两种做法,一种用于腌制和炖煮,另一种用于炒制和烘烤。前者更像是把食材作为香料的载体,香料本身即是菜肴的灵魂。后者用量克制一点,香料服务于食材。两种方式我都喜欢。
又添加了一份有趣的烹饪经历。
种子呀,我得好好谢谢你,没有你鼓励我勇敢向前一步,怎知道混合香料能有如此魅力。玛莎拉,我也得谢谢你,谢谢你向我敞开异域饮食的大门,引我走向神奇的味觉之境。
学习理解他人的烹饪方式,有助于增进自己对食材的理解应用。唔,小有收获,这份短浅的旅程是否会撬动将来远足的心呢?保持期待吧。